查看原文
其他

组团组团再组团,借力使力好宣导!借助道中平台,来宣导当地体制内的校长,是推广秘诀

宣导中心 道中书院 2022-05-22

   编者按:道中书院历届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不仅有论坛会务组特约的明师宣讲,而且还举行“读经落地推广、教学经验交流会”,由参加论坛的各教育机构负责人代表登台发言,介绍本机构目前的读经经验或未来的读经规划。因时间有限,会务宣传组利用论坛间隙对团报负责人进行采访,希望通过更灵活的形式,最大程度地集思广益,互学互鉴,为校长论坛的丰富完满,增光添彩。

   论坛会务组撮要记录,由会务宣传组胡小芳郑路达老师整理润色,发布此编。但未经发言者修订,望读者观其大略。

   特别说明:本组采访的,是组团参加过道中校长论坛的团报负责人,有的已经二次三次组团。


安徽阜阳·朱永杰堂主

安徽阜阳皓达学堂朱永杰堂主采访


记者:朱老师好,这次校长论坛,您发动了大批安徽阜阳地区的校长过来参加,请问在此之前,您有做到那些铺垫工作呢?朱堂主:当我了解到安徽阳读经风气不是很好,内心有很多不安,我知道道中书院在体制推广度读经特别好,我就想着在校长论坛的时候多带一些校长过来,所以准备了很多资料去拜访各个校长。刚回阜阳,也没有什么认识的校长,通过朋友的介绍一个一个拜访,发现大家有很多这方面的需求,是真的想做经典诵读找不到方法,让我更有信心和动力去和更多的学校沟通,一个月我拜访了二十几位校长,其中就有两三位表现特别强烈,然后再进一步去敲定行程和报名写邀请函,所以这一次我们阜阳就来了十九位校长来参加校长论坛。记者:校长论坛进行到今天,您感觉,阜阳校长团队他们有什么收获呢?朱堂主:感觉到他们的震撼,他们之前对经典的认识都是不到位的,通过这一天阿博老师、吴迪校长还有王莹莹老师的课,让他们更加清晰经典的重要性,而且以前认为经典是跟文化课程水火不容的两个方向,在这三位老师的亲身实践中向大家展示出,文化课可以与经典相辅相成,两边都可以兼顾,让他们非常的震撼,其中就有老师在我面前表态,回去一定要把经典诵读进课堂进行下去。记者:我知道,很多堂主目前还没有重视体制学校的读经推广,您是从什么时候有这种意识的?一路上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呢?朱堂主:我认为一颗树要长成参天大树,他一定不是孤零零的在哪里,一定要在一个森林中去实现,也就是说一个学堂想办得好,要有良好的读经风气作为铺垫和基础,我们很多堂主办学出去宣导,都想着招生,对体制读经就会有忽略,都想捞鱼,而忽略了养鱼。最早我在做学堂之前就做了五十多期公益读书会,我很清楚社会读经的重要性,所以,我虽然回到安徽阜阳也办了学堂,但是我内心更渴望的是整个安徽阜阳的读经风气变得越来越好,让更多的人读到经典,而不是我的学堂能够招到很多的孩子,到目前为止虽然我没有做招生式的推广,因为读经风气的慢慢改善,招生也还不错,所以我认为,办学堂是把读经推广到一个高度,社会体制读经是把读经推到一个广度,要用这种广度成就这种高度,用这种高度引领这种广度,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就像《中庸》所说的: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所以我认为,要推广读经,社会推广应该放在第一位。记者:您这次还是校长论坛的志愿者,这又是什么样的考虑呢?朱堂主:其实我感觉我个人的生命是跟道中书院非常契合的,因为道中书院传着:“道”,也是我一直所追求和弘扬的,在道中书院做好每一个角色。这次我也没有做任何申请和沟通,书院的安排让我做志愿者我就来了,而且我感觉我融入得还不错,每个事情跟大家配合都很默契,有一种找到大家庭的感觉,特别的好,本就是由思想指导行动,因为道中人大家的思想都是一样的,所以在一起做事情就很容易达到一致,虽然今天也很辛苦,像昨天晚上只睡了四五个小时,但是内心是非常喜悦的。记者:对于道中校长论坛有什么样的期望呢?朱堂主:第一我希望我们这种校长论坛永久的办下去,能够办得越来越大。虽然我们起于民间草根,如果办到让上层社会了解认可,这样会有更大的力量推广读经或推动体制读经进程,我希望所有来参加的校长老师都能踏踏实实的学到宝贵的经验,第一、不光在理上要明白经典的重要性,而且能够把实操也能学会去,因为来之前很多校长都跟我说,出去学习一堆空理论,回来不知道怎么做,我说道中的论坛跟别处不一样,不一样的地方是他不光告诉您为什么要做,还告诉您怎么做,这两者一方面是政府认可,一方面是校长落实,这两者更多的是为了让更多孩子、更多家庭读上经典,让经典回归大地回归中华,能够建成一个文明昌盛的国家。记者:今天非常感谢朱老师接受我的采访,祝福我们安徽阜阳的读经风气在您的带动下和所有老师的推动下能够越来越好,也祝福我们的学堂!朱堂主:谢谢!


黑龙江哈尔滨·刘金华院长


道中书院哈尔滨分院刘金华院长采访


记者:刘院长您好!这次参加校长论坛,一起带过来的有十几位校长老师吧?刘院长:是的,加上我一共是十三位。记者:是什么样的动力让您带这样一个团队过来学习呢?刘院长:因为校长论坛已经是第六届了,我很着急,我跟大家说半年才举办一届,这是第六届,三年了,很多孩子四书都读上了一百遍,半年就拉开很大的差距,就这样号召大家,在群里慢慢的就有人报名,最主要是张书利老师,他说他也参加,我说我也来,多带一些人过来参加,后面一个有幼儿园的园长和他们的老师也来,其中一个是园长女儿,还有一个小学老师,什么准备都做好了,票买了,录音笔也准备好了,但来之前家里确实出了一点状况来不了,其实这次能来这么多人,是有一个人在背后(张桂红,道中书院2019年暑期特招宣导班学员)回去几经辗转反侧来我们学堂,说这次校长论坛感召了几位校长和朋友,还有一些夏令营的家长,共五个人说可以来参加校长论坛,能带动很多人,我最感动的一点是,张老师说这些校长老师来参加校长论坛的费用她来出,所以这五个人的费用是她交的,我跟她说:一个人的费用就得两三千,您得想好:她说想好了,钱是可以挣的,我就要这样做。记者:她叫张桂红?刘院长:是的。记者:她是您们学堂的老师?这次去哈尔滨能看到她吗?刘院长:对,是的。记者:这两天多来,您觉得哈尔滨团队有什么触动吗?反应大不大?刘院长:我觉得她们都听得很好,她之前是听我讲零基础,回去就带大家在群里读经打卡,现在她的群里一天平均有二十多位老师打卡,还有一位园长我去宣导就决定过来参加校长论坛,她反应参加校长论坛挺好的,反响强烈,尤其是东安幼儿园园长,他们平房区有很多大的学校,她很奇怪那个校长怎么没来。得靠我们回去带动他们,让他们第七届校长论坛能来。记者:是什么样的因素让您在第一次校长论坛就担任我们的义工老师呢?而且是一种深度的参与。刘院长:确实很深度,因为我每天做文字速记,陈老师问我可不可以做志愿者?我说如果可以那就可以。记者:对我们校长论坛有什么期许?刘院长:这段时间出去讲零基础比较多,经典一定要进学校,办学堂这么久,感觉广度不够,孩子很难到学堂读经典,体制读经是个大趋势,必须这样去做,出去宣导最大的感受是太需要经典了,真的太需要了。记者:接下来准备怎么做呢?刘院长:继续办学堂,学堂有十几个孩子,我必须把这些孩子教好,要对得起孩子,对得起家长的信任,也对得起自己这份责任。同时宣导也必须做,这次过来是顶着很大的压力,因为学堂人手不够,我父母在学堂,不愿意我出来,承受的压力是不小的,但是有些事情是必须要做的,希望他们有一天能够理解。记者:他们已经在用他们的行动来支持我们了。刘院长:对!记者:祝福我们书院越办越好,也祝福我们哈尔滨在您的推动下能够旗开得胜,遍地开花,经声四起!


温州谂知学堂苏灵堂主


  记者:苏老师您好,是什么样的机缘来到我们校长论坛呢?  苏堂主:其实看到这个校长论坛已经很多年了,我们一直在推广读经,也遇到很多障碍,有段时间也有想过放弃,但是国家政策现在越来越好,想过这种读经重回体制的宣导应该对未来读推广读经的会更加有效果。想着是不是可以在当地的公办学校、幼儿园尝试深度的了解和推广。  记者:您办学快四年了,对于这一次校长论坛学习有什么样的心得。  苏堂主:感觉节奏太快了,本来想写心得的,还没有来得及写。我之前对体制接触呢,不是很多~  记者:原先对体制的这个看法,跟你这次参加完校长论坛校长们对经典的阐述之后,有什么改观吗?  苏堂主:之前感觉学堂跟体制呢,有很多对立的地方,包括体制一些课程设计啊,会有很多自己的偏见和看法以及执着。如果没有听过这些体制的校长的分享的话,觉得世上的人就是这样子的,给每个人贴标签。这次校长论坛上看到的每一个人,好像就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也是从这种心路历程走过来的,都非常有教育的情怀。之前当我们宣导幼儿园读经的时候,他们给我们的感觉是特别冰冷,特别难以深入交流的。这个过程延续很长时间的。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体制内的学校,是过去从没有接触过这么多,以前觉得我们跟体制是两个世界的,就像楚汉两隔。这两年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体制内进来读经的越来越多,我们在宣导读经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疑惑在那里。  记者:我们学堂的堂主通过这种论坛的学习会不会对他们对这种教育的定位有所改观呢?  苏堂主:会的,有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更大的希望。  记者:参加完校长论坛之后,再来到道中书院本部参观您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苏堂主:认识冯老师也很多年了,感觉这一段历程很奇妙,说不出具体是什么样的感觉,但是每个人的生命能够在道中书院虽然有一种重新的焕发和呈现,这是我觉得特别感受深的。最初我们一个老师过来学习过,但是呢,回去之后感觉不是那么好,所以我们应该重新打开这样一个思路,感觉成长的地方还很多,也知道大家是在各种磨难中走过来的。  记者:那接下来回去有什么样的打算呢?  苏堂主:我们计划成立一个体制读经推广的团队,目前还在磨合期,要做的工作还是很多。


附:12月1日上午,苏灵堂主公开发言

尊敬的冯院长,尊敬的校长老师们,大家早上好!我来自浙江温州谂知学堂,我们这次有五位学堂堂主和老师一起来到这里。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到这里,因为在温州推广读经教育进体制的这么多年里,我们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我几乎见证了道中这几年的蓬勃发展,我们的冯院长非常的有见识,非常的有魄力。在体制内勇敢的前进,我们温州人也应该有这样的魄力和行动!所以我们这次来到这里,希望能够借鉴各位校长、各位园长的宝贵经验,让我们在体制内的缝隙逆流而上,勇往直前!我们来到这里,我们要像季谦先生说的那样,让读经重回体制!


王登树(四川省大竹珍德国学馆馆长)

(王馆长曾组团参加第四届校长论坛)

记者:王老师好,您去年下半年也参加了我们的校长论坛,当时您参加后有什么感受呢?

王馆长:感觉很好,回去就一直在推广,按照国家教育*部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的要求,在体制公办学校推广,上半年大竹精英集团带了十多个老师参加了道中书院的教师培训,八月份就举办了六小篇培训,九月八号王献岭校长去讲了课,去年王献岭校长也在达州讲了课,吴迪校长、张晓云老师、阿博老师都去了大竹达州讲过课。

记者:那这一次您不是一个人过来参加校长论坛,共来了多少人?

王馆长:加上我一共九个。

记者:除了您是复训,其他都是校长或骨干教师吗?

王馆长:两个副校长,三个教务主任,分别是南坝学校的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柳镇中心小学的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华英学校的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

记者:那您在此之前有做过什么铺垫工作吗?

王馆长:跟这些学校宣导过,我从一二年就接触到王财贵教授,听王教授讲过六次课。重庆四次,成都一次,2013年在北京参加论语一百活动,冯院长当时是营长。以前没怎么读书,只上过七年级,六八年去当兵,退休以后,觉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挺好的,要读经典,到现在《学庸论语》读了近三百遍,现在在读《孟子》,《易经·上经》已经读完。

记者:太好啦!这次带队来参加校长论坛,您觉得他们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王馆长:他们觉得很好,回去要做起来,也有个别的信心不足,担心会不会影响学习成绩,我跟这位老师说不会的。

记者:也就是说眼见了还是有疑虑。

王馆长:对,像华英学校的老师都听过王献岭校长讲过课,南坝学校的校长也参加过道中书院的师资培训,他们就信心比较足,还听过张晓云、高思源、阿博老师吴迪校长的课。

记者:也就是说能看到的效果都看到了,只需要去践行。

王馆长:回去之后他们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行动,最近九号、十号冯老师会去大竹达州进行校长座谈,我看看能不能把教育局的领导请过来一起商讨“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进课堂”。

记者:您觉得道中书院这种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对于整个经典诵读推广意义大不大?

王馆长:很大,非常有意义,关键是教育部门的领导要认同,如果他们认同就很好办。要把中华经典诵读进课堂这个工程扎扎实实开展下去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记者:您下次还会来复训吗?

王馆长:还来。

记者:那您对我们校长论坛有什么期望和祝福呢?

王馆长:希望道中书院校长论坛越办越好,希望更多的人通过校长论坛把学校的经典诵读做起来,全国人民都读上经典!也希望我们达州在您的带领下读经风气越来越好!谢谢王老师。

附:12月1日上午,王登树馆长公开发言

尊敬的冯院长,尊敬的校长老师们,大家早上好!我来自四川省大竹县珍德国学馆,2012年接触读经教育,我听了6次季谦先生的课,2013年就和冯院长在北京参加了夏令营,这是第二次参加校长论坛,去年和我们大竹精英教育集团的十几个人来道中书院参加第四届的校长论坛。今年和几位学校的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一起来学习。在读经推广的这条路上的确是困难很多,我总结了一下,不是教育局的领导不重视,是我们没做好,希望通过第六届校长论坛的学习,回去后加强做工作,和教育局的领导和校长们共同努力把我们大竹县、达州地区的读经教育推广下去,回去加强宣传,把读经教育更好地做下去。

张曙光(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

(张老师曾组团参加第四届校长论坛))

记者:张老师您好,我知道你是第二次组团参加道中书院校长论坛,对吗?

张老师:是的,第二次。

记者:这次和你来的人好像是特别多,一共是多少人呢?

张老师:13个人。

记者:您是缘于什么样的原因再次来到道中校长论坛呢?

张老师: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自己再学习、再提高的需要,这次来通过学习,自己感觉到又有新的收获,新的提高。第二个方面是推广读经的需要。虽然我周末节假日也带班教孩子读经典,但我知道这远远不够。还有更多幼儿园、体制内的学生没有接触到经典,这是很可惜的,所以我们要做推广。推广读经要学会借力,要善于利用平台的力量,校长论坛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转化一个校长的观念,就会使一个学校的老师、学生读经典。因此我会围绕论坛做动员工作,争取让更多的人来参加。这次带了12人,以后还会带更多的校长、老师参加校长论坛。

记者:冯文举院长现在开始实行“一带一路中原行”也来到了我们周口,这次我们来了十几位校长和骨干教师,有没有一些是我们这次“一带一路中原行”影响过来的呢?

张老师:有,有2人就是在参加了冯文举院长的座谈会后,赶快报名参加这次校长论坛。

记者:大家来参加这个校长论坛之后,有什么反响呢?

张老师:反响特别强烈。大家说校长论坛很接地气,不仅使自己理论更加通透,还学会了很多宝贵经验,回去之后就能用。实地参访信阳春华学校,大家很受震撼,读经后的学校就是不一样,一切井井有条;读经后的孩子就是不一样,充满生机与活力,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以前对读经教育还半信半疑的,通过实地考察和参加论坛,信了,表示一定要将读经在学校扎扎实实开展下去。

记者:您对各堂主以及经典读书会开办组织者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张老师:要想办好学堂,办好读书会,宣导读经、推广读经非常重要,当地读经风气越来越好,那学堂、读书会就会越办越好。读经推广和办好学堂读书会是播种和收获的关系。

记者:您对道中校长论坛有什么样的期望呢?或者祝福。

张老师:希望我们校长论坛能够一如既往越办越好,辐射和影响全国,成为体制内学校、幼儿园融入读经教育的一个孵化器。同时我还有个期望,就是校长论坛也能在我们周口开办。因为周口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太昊伏羲的陵墓在周口,老子故里在周口,孔子在陈绝粮,弦歌不绝,至今淮阳还有弦歌台,女娲故里也在周口。孔子七十二贤之一的高柴就是我们太康的。周口有铁路、高铁和高速公路,交通方便,欢迎大家来周口,领略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

记者:好的,谢谢张老师接受我的采访,也祝福我们太康地区的读经风气越来越好。

延伸阅读:

   1.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道中校长论坛打造互学互鉴平台

   2.忻州陈俊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就是“经典诵读进课堂”,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学校

   3.【观点】安庆徐英权:王财贵先生提出“经典诵读进课堂”,这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4.校长论坛参会众堂主感言:体制读经是个大趋势,堂主不能再漠视,以后要积极重视

   5.校长论坛复训感言:学校读经,校长必须亲力亲为、以上率下,校长的坚持就是最好的宣导

   6.校长论坛团报单位采访: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7.考察是前提,宣导是关键,行动是根本:再造书香门第、构建特色学校

   8.一般学校转型读经,该如何推进?步骤如何?

   9.一个好汉三个帮:组团学习,让读经推广之路虎虎生威

   10.全国中小学校长教师“经典诵读进课堂”春节专题培训(河南驻马店02/04-02/07)



微信名:道中書院



共學適道|守先待後


微信ID:daozhongdujing




     点击:“经典诵读进课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元旦专场培训(河南驻马店12.29-1.1)


推动学校读经的引擎~道中书院·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